穿越半个上海,复旦党委书记焦扬亲自把0001号录取通知书送给他

发布时间:2020-08-11

今天上午(8月11日),穿越半个上海,在格致中学奉贤校区,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将2020年的复旦大学0001号录取通知书亲手交到了哲学类新生张施杰手上。

以这封通知书为标志,复旦大学2020级新生录取通知书于今天正式陆续寄出,首批以强基计划和综评批为主。今天拿到第一封录取通知书的张施杰便是在综评批中报考复旦的考生。

党委书记焦扬亲手送出0001号录取通知书

焦扬代表复旦大学将0001号录取通知书送到了张施杰的手上。“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这份寄语也被学长学姐刻制成书签,送给张施杰等今年所有入学的新生。

现场送出的,还有给张施杰妈妈的鲜花。焦扬对张施杰父母、对格致中学的培养,表示衷心感谢。

“张施杰以复旦综评批录取最高分进入复旦,是张施杰的光荣,也是格致的光荣。我们为张施杰点赞,将热烈的掌声送给他,孩子一定可以在学校健康成长。”

焦扬说,励志不是一句空话,是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出来的。在老师家长关心下,张施杰不负众望,以好的成绩和表现进入复旦大学。“张施杰只报了复旦哲学,这是学生对我们的信任。只要努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为国家栋梁,在复旦启航、乘风破浪。”

焦扬介绍了复旦的育人理念和一流本科培养计划。她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复旦的校训。最近总书记给复旦师生的回信中提到8个字“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自信,成为“大写”的人。复旦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要学生努力,复旦大学就有信心,让每一个学生,在复旦的平台上起飞、启航、起跳,走得更远、飞得更高。请家长放心,请学校放心。”

据了解,今年来自全国的3500名优秀学生跨入复旦校门。焦扬欢迎更多优秀学生走进复旦,在复旦这样的一块沃土上,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有情怀、有专业素养的“大写”的人。

为什么他成为今年的复旦0001号?

“这位同学非常坚定地报考了我校哲学类专业,展现了以哲学为代表的复旦基础学科对于优秀学子的魅力,也体现出一名优秀学子对于理想的执著、对于选择的冷静、对于基础学科发展的一份承担。他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潘伟杰介绍。

今年上海考生中,50%的600分以上考生,以及近60%的590分以上考生选择在综合评价批报考复旦。包含今年新增口腔医学专业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02组的入围面试分数线574分,成为全市所有院校专业组入围面试分数线最高分。来自格致中学奉贤校区张施杰在高考中取得了610分的优异成绩,并以第一志愿在综评批报考复旦大学01院校专业组哲学类。

格致中学校长吴照介绍,格致中学奉贤校区是上海市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举措之一,在市教委指导下,由黄浦与奉贤两区人民政府合作创办。奉贤校区与格致本部一体两翼,从2014年开始招生,招收奉贤本地50%的学生。张施杰是该校区的第四届学生,是班级的学习委员。

在他的眼里,张施杰比较沉稳,学习有追求和目标,体现了“格物致知、求实求是”和“爱国、科学”的格致精神。

张施杰高中学业水平考等级考选的是理、化、生,而且全部A+,但报考的是哲学。他课外看了很多书,而且生物、化学、科技英语获奖。“他认准的目标,9头牛都拉不回来。这次高考只填写了一个志愿,那就是复旦哲学。高考完成后,他说,‘肯定没有问题’。”

吴照说,复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与格致的“格物致知,求实求是”的校训一脉相承,都是培养国际视野,创新思维,未来的创造者,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追求心目中的方向。“复旦给了机会。希望张施杰未来成为哲学家。”

据了解,格致与复旦两所百年学校颇有渊源,复旦大学杨福家、杨玉良两任校长,金力常务副校长都曾在格致求学。

学霸秘籍:不熬夜不刷题 把精力更多放在课外阅读上

在格致中学奉贤校区就读的三年里,张施杰成绩均衡发展,各科优异,曾参加化学、生物、古诗文等各类竞赛,成绩常年保持年级第一的水平。

尽管学习成绩优异——等级考物、化、生都是A+,高考语文125分,数学140分;接受采访时,张施杰表示自己并不是个传统型的好学生。

他从来没有上过补习班,学习诀窍就是,认真听讲,认真笔记,平时也打单机小游戏。平时晚上11点睡觉,早上6点15分起床。

不熬夜,不刷题,高效完成课堂内的课业任务后,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课外阅读上。

“我很少在教室外学习,课余时间更喜欢看课外书,尤其是哲学。” 他喜欢叔本华,对尼采《悲剧的诞生》印象深刻。他说,自己考高分是运气原因。

小学三年级偶遇《道德经》 对哲学情有独钟

对哲学的情有独钟,源于小学三年级的一场偶遇。

一天,他在书店里看到了老子的《道德经》,心血来潮买了下来,并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全部“啃”完。对多年前的这次阅读记忆,张施杰如今只记得“很玄”,为了弄明白这玄之又玄的体验,他开始阅读更多的哲学书籍。

上了高中,张施杰的阅读兴趣从中国哲学延伸到了西方哲学,诸西方大哲中,他读叔本华的书读得最多,三年里,他陆续阅读了《人生的智慧》《叔本华论生存与痛苦》等,对于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的感觉依旧是“很玄”。

为了继续弄通这些“很玄”的东西,他在这条兴趣之路上越走越远,在此期间,他还通读了《共产党宣言》,并了解到了它的中文全译本首译者是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先生。

高二时,张施杰想考哲学,是因为参加过一次复旦的夏令营,夏令营里接触到文学、哲学、话剧欣赏等各种内容。

家境普通 父母依然支持报考复旦哲学

高考结束后,在报考志愿时,张施杰的选择颇有些“孤注一掷”的味道,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复旦,复旦哲学是他的志愿表上的第一志愿,也是唯一志愿。

在他看来,如此选择:一是为了能投入到读书之中,二是出于对精神境界的探索和追求。他说,“追求梦想要坚定”,“要为梦想,为爱好而学习”。

张施杰与妈妈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虽然父母也一度表达过希望家境普通的他能选一门“出路好一点”的专业,然而当他坚持报考哲学时,他们还是表示了理解,“他们说,只要我决定了,他们就支持。”

妈妈在格致中学奉贤校区现场说的话,与张施杰的话非常一致,“只要孩子喜欢,我们就支持。”

读哲学,学哲学,在同龄人中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漫长的求学生涯中,周遭能一起讨论哲学问题的同好少之又少, 尽管有时会感孤独,但张施杰坦言自己,“不把孤独看成一件坏事”。

期待在复旦:追逐梦想,安于本心

拿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张施杰的“第一反应是紧张,因为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与此同时,“更多的是开心”,毕竟,这意味着这场“孤独”的旅程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复旦大学,他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自由探索,自由发展,在哲学学院,他也将有机会遇到更多的同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据悉,张施杰即将就读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高校首批建立的三个哲学系之一。复旦的哲学学科目前是国内A+学科,国际排名前50名。2017年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录,2018年入选上海市Ⅰ类高峰学科建设名录,2019年哲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复旦哲学是国内顶尖的哲学院系之一,针对本科生,复旦哲学开设出哲学、宗教、国学、科学哲学与逻辑学、艺术哲学等5个专业方向,这在全国是非常少见的。

“学生能够跳出俗常的教育观,不是把学习当作一件投入-产出的事情来看待,而是真正从内心出发,从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角度来选择专业。这是非常可喜的,也是一个社会成熟的表现。”对于张施杰高分报考哲学专业,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学生在复旦的培养,首先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我们希望张施杰同学通过哲学的学习,认识自我,解放自我,受到最好的专业培养与训练,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一种好的教育,最能激发他生命的热情和能量,最能培养他理解与探索世界的能力。我们将通过全员导师的培养机制,为学生量身定制出好的培养方案。”学院还通过强基计划、荣誉学位计划等,为学有潜力的学生,提供长线的、深入的培养安排。

 “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哲学研究者,不过入学之后,我还是想先多读书,中哲、西哲、马哲和宗教的书都想涉猎。”张施杰说。

对未来,他的想法是“追逐梦想,安于本心”,这是他这几个月来的心理感受,也是他对师弟师妹们的寄语。